**真事高清毛片,国产在线观看三级,国产一区二区播放,www.69堂,成全电影免费观看,牵手电视剧,久久偷人,欧美性极品
關閉適老模式 無障礙閱讀
首頁 >> 農民工工作 >> 政策文件 >> 詳細

許昌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行業幫扶政策清單(2025年版)

作者: 時間:2025-07-10 15:18 閱讀次數:5957

一、教育幫扶(教育部門)

教育幫扶主要內容為“一補一控”,“一補”即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職高中、大學等各學齡段教育資助政策落實;“一控”既控輟保學政策落實。

(一)教育資助政策。按照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基本上分為5個階段的資助:

1.學前教育。保教費,用于資助具有正式學籍的學前教育原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幼兒,補助標準是每生每年600元。生活補助費,用于資助經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審批設立的普惠性幼兒園具有正式學籍的在園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予以資助,其中原建檔立卡兒童不限于普惠性幼兒園。補助標準是每生每年600元(鄢陵縣400元)。

2.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資助政策,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享受免學雜費,免費教科書,為小學一年級新生免費提供正版學生字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用于資助具有正式學籍的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包括寄宿生和非寄宿生。資助標準為小學寄宿生每生每年1250元,初中寄宿生每生每年1500元,家庭經濟困難非寄宿生補助標準按照寄宿生標準的50%確定。省定營養改善計劃:用于資助具有正式學籍的義務教育在校生中原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800元。

3.高中階段。具有正式學籍的普通高中原建檔立卡學生、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享受免除學費、住宿費的政策,民辦高中可以參照這個標準執行,超出部分可以繼續向學生收取。另外,具有正式學籍的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還可享受國家助學金,平均資助標準每生每年2300元,具體標準由各地結合實際在1200-3500元范圍內確定,可以分為2-3檔。

4.中等職業教育。對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在校學生全部免除學費,對正式學籍在校涉農專業學生和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助學金,平均資助標準每生每年2300元,具體標準由各地結合實際在1200-3500元范圍內確定,可以分為2-3檔。

5.大學階段。生源地助學貸款:本科、專科生可申請16000元;研究生可申請20000元。國家助學金:本科、專科平均每人每年3300元,具體標準由高校在每生每年2000—4500元范圍內自主確定,可以分為2—3檔。本科生資助范圍約為全國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總數的20%,高職學生資助范圍約為全國普通高校全日制高職在校生總數的22%。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學生全部享受本專科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每年每生3300元。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每生每年6000元,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3000元(在學校申請發放)。滋蕙計劃:普通高中及中等職業學校應屆畢業通過高考、高職單招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含高職)的家庭經濟困難新生,省內院校錄取補助500元,省外院校錄取補助1000元(向所在高中申請)。

(二)控輟保學。控輟保學工作要求那些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外的脫貧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教育部門要定期組織開展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生排查,發現有輟學學生的,要盡快組織勸返,并做好相關勸返情況記錄;對特殊情況學生要根據實際情況,由學校安排送教上門,同時留存送教記錄。對身體不具備學習條件的(比如智力殘疾),要按程序上報至縣級殘疾人聯合會,經縣級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評估認定,才可以辦理延緩入學或休學;對少數經相關部門聯合勸返3次以上或經司法部門判決裁定、監護人已履行相應法定義務,但學生本人拒不返校的輟學學生,要及時報縣級鄉村振興部門,經核實同意后,可認定為達到“義務教育有保障”退出條件,辦理延緩入學或休學手續,并繼續做好勸返復學工作。

(三)“雨露計劃+”。“雨露計劃+”政策是對中職、高職、技校的學生,每年發放3000元補助(分春秋兩次發放);短期技能培訓,根據工種不同,可發放1500-2000元不等的一次性補貼。

二、健康幫扶(衛生健康部門)

(一)醫療報銷政策,按照國家醫保局和省醫保局要求,參保困難群眾與普通參保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執行相同政策;大病保險對特困人員、低保對象、返貧致貧人口給予傾斜,起付線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5%,取消年度最高支付限額;將特困人員、低保對象、返貧致貧人口、低保邊緣家庭成員、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因病致貧重病患者納入醫療救助保障范圍,以上困難群眾在享有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的同時,按規定享受醫療救助待遇。

(二)健康幫扶政策,一是對在脫貧地區縣域內就診的30種大病患者,按照自愿原則和“定定點醫院、定診療方案、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管理”的模式實施診療,優化服務流程、規范服務行為、控制醫療費用,減輕大病患者醫療費用負擔。二是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明確的家庭醫生簽約基本服務包清單要求,持續做好一般脫貧戶和易返貧致貧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做到應簽盡簽。重點做好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嚴重精神障礙、慢阻肺等五種主要慢病患者的規范管理和健康服務,每季度開展一次隨訪,提供公共衛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詢和中醫干預等綜合服務,推進規范簽約、優質履約。做好大病救治與慢病簽約服務的有效銜接,為患者提供系統連續、及時有效的醫療服務。三是對于一般脫貧戶和易返貧致貧人口,在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免交住院押金、“一站式”結算報銷等便民惠民措施。

(三)醫保繳費,要求脫貧群眾“應參保盡參保”,實現脫貧群眾醫療有保障,對參加我市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確有困難的群眾給予分類資助:一是對特困人員給予全額資助;二是對低保對象、返貧致貧人口給予定額資助,定額資助標準為居民基本醫保年度個人繳費標準的50%;三是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資助標準,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政策規定執行。四是原則上困難群眾在其困難身份認定地(戶籍地或居住地)參加居民基本醫保,并由困難身份認定地按規定給予資助。五是居民基本醫保集中繳費期結束后被認定為困難群眾的,當年不享受資助參保待遇。六是對漏保或斷保的監測對象,實現在其身份認定后一個月內完成醫保繳費或續保,并按規定落實醫保待遇。

三、住房保障(住建部門)

(一)補助對象

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的補助對象是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包括農村易返貧致貧戶、農村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農村低保邊緣家庭、未享受過農村住房保障政策支持且依靠自身力量無法解決住房安全問題的其他脫貧戶。農村危房改造原則上C級危房應實施維修加固,D級危房且無維修加固保留價值的應拆除重建,無房戶可新建。

(二)建房面積

農村危房改造既要保障居住安全又不盲目提高建房面積標準,引導農戶量力而行,避免攀比加重農戶經濟負擔。拆除重建或選址新建的房屋面積,原則上1人戶不低于20平方米、2人戶不低于30平方米、3人戶不低于40平方米,3人以上戶人均面積不低于13平方米,人均面積原則上不得超過各縣(市、區)當地農村人均住房面積。

各縣(市、區)要根據農戶需求、經濟條件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細化建房面積標準。

農村危房改造既要保障居住安全又不盲目提高建房面積標準,引導農戶量力而行,避免攀比加重農戶經濟負擔。拆除重建或選址新建的房屋面積,原則上1人戶不低于20平方米、2人戶不低于30平方米、3人戶不低于40平方米,3人以上戶人均面積不低于13平方米,人均面積原則上不得超過各縣(市、區)當地農村人均住房面積。

各縣(市、區)要根據農戶需求、經濟條件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細化建房面積標準。

(三)補助標準

農戶自籌資金為主、政府予以適當補助,是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保障的主要方式。

農村危房改造維修加固原則上每戶不高于18000元,拆除重建或選址新建原則上每戶不高于50000元。

農房抗震改造采用新建原則上每戶不高于8000元,采用加固的原則上每戶不高于30000元。

在保障2025年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計劃任務基礎上,有條件的縣(市、區)可同步實施農房節能改造,不得單獨實施農房節能改造或品質提升。同步實施農房節能改造的縣(市、區),上級補助資金可用于門窗等基礎節能改造,戶均補助標準原則上不高于5000元。各縣(市、區)不得擅自提高補助標準,上級補助資金有結余的,應增加改造任務數量,或按規定結轉下年使用。

四、飲水保障(水利部門)

飲水安全:關注水質、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

證率四項指標。

《農村飲水安全評價準則》規定一些分散供水的用戶,水質判斷可采用“望、聞、問、嘗”的方法進行水質評價,即飲用水中無肉眼可見雜質、無異色異味、用水戶長期飲用無不良反應可評價為基本達標。對于水量、供水保證率的判斷可根據一定時間內水窖、水罐等分散式儲水設備的具體情況來判斷。

五、綜合保障(民政部門)

綜合保障內容主要包括農村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孤兒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等針對特殊困難群體的特惠性政策,做到“應保盡保”。

(一)低保。2025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不低于556元,月人均補助水平不低于278元,實行差額救助或分檔救助。對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依規納入農村低保等范圍。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殘人員、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人員,經本人申請,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范圍。

(二)特困。具有本地戶籍的同時具備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法定義務人無履行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按程序申請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2025年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每人每年不低于8676元。

(三)臨時救助。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重困難的家庭或個人,根據其困難類型和程度,原則上給予每人不超過當地當年城市月低保標準(2025年城市月低保標準為700元)6倍的一次性基本生活救助。原則上,同一事由一年內只能申請一次臨時救助,同一家庭或個人全年享受臨時救助不應超過兩次。

(四)孤兒。孤兒是指失去父母或者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2025年,社會散居孤兒每人每月1174元、集中養育孤兒每人每月1567元。

(五)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均符合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被執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聯、被撤銷監護資格、被遣送(驅逐)出境情形之一的兒童;或者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蹤,另一方符合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被執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聯被撤銷監護資格、被遣送(驅逐)出境情形之一的兒童。2025年,社會散居孤兒每人每月1174元、集中養育孤兒每人每月1567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按照孤兒養育標準進行保障。

(六)殘疾人“兩項補貼”。困難殘疾人(持有低保證和殘疾人證)生活補貼,每人81.5元/月;重度殘疾人(持有一、二級殘疾人證)護理補貼,每人87元/月(殘疾人兩項補貼不計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收入;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可同時申領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七)殘疾人輔助器具精準適配。對有需求的持證殘疾人和殘疾兒童免費適配輪椅、拐杖、盲杖、假肢、助聽器、矯正器、低視力助視器等輔助器具。按照《河南省殘疾人基本型輔助器具適配補貼實施辦法(試行)》規定的各類輔助器具使用年限,產品在使用年限內不得再次救助。

(八)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無障礙改造的對象為:我市困難殘疾人(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或享受城鄉低保的殘疾人),持有第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殘疾等級為一級、二級的重度殘疾人;政策標準為實施無障礙改造的殘疾人家庭應當擁有非臨時租借的固定住房(有產權包括宅基地、長期居住或者公租房),住房具備改造條件。殘疾人對無障礙設施依賴性強,有無障礙改造需求。改造標準為戶均3500元。

六、就業幫扶(人社部門)

就業幫扶主要內容是針對“兩類人員”(脫貧人口、農

村低收入人口)的就業補貼政策。

(一)培訓補貼。“兩類人員”可參加人社部門組織的免費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本人可不用交費,培訓費采取由培訓機構或企業“先墊后補”的辦法支付,補貼由企業或機構代為申請,補貼資金直接撥付給企業或機構;自行繳納培訓費的人員,培訓補貼可由個人申請并直接撥付至個人銀行賬戶。

(二)“兩類人員”培訓期間生活費補貼。“兩類人員”參加定點培訓機構集中培訓(包括實習)的,按照培訓期間每人每天30元的標準給予生活費補貼。

(三)“兩類人員”培訓一次性交通費和住宿費補貼。“兩類人員”到縣市外(省內)定點培訓機構參加培訓的,可向當地鄉鎮(街道)基層服務平臺、縣級人社部門申請補貼,補貼標準按照交通費和住宿費發票據實補貼,每人最高不超過300元。

(四)技工院校學生資助。1.國家獎學金。獎勵學習成績、技能表現等方面特別優秀的技工院校全日制在校生,每生每年6000元。2.免學費。對技工院校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在校生中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民族地區學校就讀學生免除學費(不含住宿費)。3.國家助學金。資助技工院校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一、二年級在校涉農專業學生和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平均資助標準每生每年2000元。國家助學金原則上按學年申請和評定,每學期動態調整,由學校組織學生申請。

(五)求職創業補貼。畢業學年高校畢業生中屬于低保家庭、身有殘疾、脫貧家庭、脫貧殘疾人家庭、特困救助供養或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于畢業學年有就業創業意愿并積極求職創業的,于8月份注冊登錄“河南就業網上辦事大廳”(http://hnjy.hrss.henan.gov.cn),網上申報“就業補助資金——畢業學年困難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經初審、公示、認定等程序后,核撥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2000元。

(六)“兩類人員”一次性創業補貼。“兩類人員”自主創業,取得營業執照并正常營業6個月以上的,可向創業地鄉鎮(街道)基層服務平臺、縣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申請一次性創業補貼5000元。

(七)跨省就業交通補助。對跨省連續外出務工3個月或累計外出務工6個月(不含在外上學)、年滿16周歲以上的脫貧人口、監測對象,每人每年可申請一次跨省就業交通補助,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定額1000元。

(八)企業新招用“兩類人員”職業培訓補貼。企業新招用“兩類人員”并與其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自勞動合同簽訂之日起6個月內開展崗前培訓的,可向當地人社部門申請崗前培訓補貼,補貼標準參照《河南省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有關職業培訓補貼相應標準的80%執行。

(九)創業服務補貼。鄉鎮、村創辦的實體吸納“兩類人員”就業達到30%(含)以上的,可向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申請創業服務補貼。補貼標準不超過實體發生的物業管理、衛生、房租、水電等實際費用的50%,年補貼最高限額1萬元,補貼期限最長3年。

(十)“兩類人員”就業創業服務(職業介紹)補貼。經人社部門批準獲得《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并辦理工商登記的職業中介機構,可按經其免費為“兩類人員”介紹服務后實現就業3個月以上人數申請補貼,每人每年申請一次,不得重復申請,補貼標準為300元/人。

(十一)鄉村公益性崗位。1.鄉村公益性崗位是指由各類用人單位開發并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認定,用以安置鄉村就業困難勞動力就業的崗位,主要安置16周歲以上,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愿望,能勝任相應工作的貧困家庭勞動力,重點安置“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增收”的脫貧人口,發揮兜底保障功能,保障就業幫扶。2.安置崗位主要包括:就業協理員、保潔員、生態護林員、道路維護員等從事鄉村公共服務類崗位,以及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設置的崗位。3.鄉村公益性崗位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就業補助資金以及扶貧、林業等部門安排的專項資金,支持縣級及以下人民政府統籌各類資金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4.鄉村公益性崗位堅持“按需設崗、以崗聘任、在崗領補、有序退崗”管理機制,堅持“誰開發、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管理原則。5.鄉村公益崗位補貼待遇。對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人員原則上按照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50%給予崗位補貼,同時,按規定購買意外傷害商業保險。對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可按小時制計算補貼標準,原則上不超過當地小時最低工資標準。6.用人單位與安置人員簽訂最長期限不超過1年期的勞動合同或勞務協議,期滿后經考核合格的可以續簽,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期限一般不超過3年。對補貼期滿后經鄉鎮政府評估存在返貧風險的脫貧家庭勞動力,可再次按程序通過鄉村公益性崗位予以安置,并逐級上報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備案,累計安置次數不超過2次。

(十二)創業擔保貸款。“兩類人員”符合法定勞動年齡60歲以內、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和創業就業條件、合法創業的自主創業人員,未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可以申請創業擔保貸款。按現行政策,符合貼息條件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財政部門給予實際放款利率50%的財政貼息,貼息貸款最高額度30萬元。非貼息貸款最高額度50萬元,采用創業擔保貸款優惠利率,利息由申請人承擔。

七、金融幫扶(金融部門)

小額信貸的支持對象是建檔立卡脫貧人口,以戶為單位發放貸款,邊緣易致貧戶可參照執行;貸款金額5萬元(含)以下、3年以內;以貸款市場報價率放貸(LPR),這是金融單位專業的名詞,也可理解為基準利率;貧困人口小額信貸政策“免擔保、免抵押,財政貼息”。小額信貸的使用方向規定只可用于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餐飲、運輸等產業發展,不能用于建房、買車等非生產性支出。同時堅持戶借、戶用、戶還的原則,嚴禁變相交給企業和合作社分紅。該政策執行到2025年12月31日。為了確保政策的延續性,2023年,銀保監局聯合省廳5個部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過渡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的通知》,明確2025年12月31日前發放的脫貧人口小額信貸5萬元以內部分,繼續實行財政金額全額貼息,貸款合同期內各項政策保持不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平区| 芦山县| 江永县| 马龙县| 衡南县| 大理市| 南投县| 玉溪市| 灵宝市| 镇江市| 武隆县| 隆安县| 诸城市| 平陆县| 兰考县| 金塔县| 天全县| 深圳市| 丁青县| 绥滨县| 诏安县| 仁化县| 嘉兴市| 农安县| 祥云县| 绍兴市| 澄城县| 丰宁| 台安县| 冷水江市| 平遥县| 禹州市| 诸暨市| 邻水| 云安县| 深圳市| 方正县| 青海省| 龙江县| 铅山县| 明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