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許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市發改委、交通運輸局等8家單位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決策部署,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出臺了《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提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據了解,隨著互聯網的日益發展,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網約貨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大幅增加。然而,由于平臺的用工形式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就業方式相對靈活,大量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難以與企業直接確認勞動關系,難以簡單納入我國現行勞動法律調整。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越來越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解決好他們在勞動報酬、社會保障、勞動保護、職業培訓、組織建設和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平臺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全市“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的生動實踐。此次出臺《實施方案》,旨在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推動落實企業用工主體責任,強化政府部門監督,形成工作合力,讓更多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落地落實。
《實施方案》制定了11條措施,包括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加強規范用工指導、落實安全衛生責任、完善休息休假辦法、提升勞動者保障水平、加強職業傷害保障、落實培訓補貼政策、拓寬維權和服務范圍、暢通維權渠道等。對于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企業應當依法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對于采取外包等其他合作用工方式,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企業依法承擔相應責任。企業應向提供正常勞動的勞動者支付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勞動報酬。引導企業建立與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勞動報酬合理增長機制,促進勞動報酬合理增長。完善休息制度,根據勞動者工作量、勞動強度和身體狀況,合理管控勞動者工作時長,明確工作時限和休息時間。配備必要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和勞動防護用品。勞動者要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安全操作技能和事故應急處理措施。強化職業傷害保障,以出行、外賣、快遞、即時配送、同城貨運等行業的平臺企業為重點,建立健全職業傷害保障管理服務規范和運行機制,鼓勵平臺企業購買人身意外、雇主責任、安全生產責任等商業保險。各類調解組織、法律援助機構及其他專業化社會組織要依法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更加便捷、優質高效的糾紛調解、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
《實施方案》還明確,嚴禁平臺企業以任何形式誘導或強迫勞動者注冊為個體工商戶,以規避用工責任。要求企業依法合規用工,積極履行用工責任,對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但企業對勞動者進行勞動管理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承擔相應責任。